中山防松紧固结构关键的挡圈垫圈怎么选?

 一、挡圈的核心作用

  1. 轴向固定

    • 防止装配在轴或孔中的零件(如轴承、轮毂)因振动或旋转发生轴向窜动。

    • 替代传统螺母/螺栓固定,节省空间并简化结构。

  2. 承受轴向力

    • 分担部分轴向载荷(但需注意挡圈的承载能力有限,通常不用于重载场景)。

  3. 快速拆装

    • 无需螺纹或焊接,通过卡簧钳即可安装或拆卸,便于维护。


    • 二、垫圈的防松机制

  4. 垫圈通过 摩擦锁紧、机械互锁或弹性复位 直接防止螺栓/螺母松动,常见类型及原理如下:

    1. 弹簧垫圈(DIN 127)

    • 原理
      利用垫圈的弹性变形(开口处翘起)产生轴向反力,增大螺母与连接件间的摩擦力。

    • 缺点
      在强振动下易失去弹性,防松效果有限,适用于低频振动场景。

    2. 齿形垫圈(DIN 6798)

    • 原理
      垫圈两侧带锯齿,压紧时锯齿嵌入连接件表面,形成机械互锁(图3)。

    • 优势
      抗振动性能强,但可能损伤软质基材(如铝)。

    3. 双叠垫圈(DIN 25201)

    • 原理
      两片锥形垫圈组合,振动时内圈与外圈产生相对弹性变形,抵消松动趋势(图4)。

    4. Nord-Lock垫圈

    • 原理
      两片带楔形斜面的垫圈配对使用,振动时斜面互相顶紧,越振越锁(图5)。

    • 优势
      适用于极端振动环境(如风电、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