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平垫DIN9021
- 产品描述:平垫,主要是用铁板冲压出来的,形状一般是一个平垫圈,中间有一个孔。

从制造工艺来看,“铁板冲压” 是大平垫最核心的生产方式,这一工艺特点也决定了其量产性与成本优势。生产时,首先需根据大平垫的规格(如外径、内径、厚度)选择合适厚度的铁板原材料(常见的铁板材质多为普通碳钢,部分对防锈有要求的场景会选用镀锌铁板或不锈钢板),随后通过冲压设备配合专用模具,对铁板进行一次性冲压成型 —— 模具会同时完成 “冲裁外形” 与 “冲孔” 两道关键工序,使铁板瞬间形成中间带孔的平垫圈结构。这种冲压工艺不仅生产效率极高,能实现批量快速制造,还能保证大平垫的尺寸精度(如内外径公差、厚度均匀性),同时避免了切削加工带来的材料浪费,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让大平垫具备了 “性价比高、供应稳定” 的优势,适合大规模应用于各类对成本敏感且对紧固辅助需求基础的场景。
从结构特点来看,大平垫的 “平垫圈形状 + 中间带孔” 设计虽简洁,却蕴含着明确的功能导向。其 “平垫圈形状” 意味着上下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这种结构能最大程度保证与被连接件表面、紧固件(如螺栓、螺钉)头部的充分接触,为后续分散载荷、保护表面奠定基础;而 “中间带孔” 则是其实现功能的前提 —— 孔的尺寸需与配合使用的紧固件(螺栓、螺钉)杆径精准匹配,既保证紧固件能顺畅穿过,又避免孔径过大导致大平垫在紧固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其始终处于紧固件头部与被连接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发挥辅助紧固作用。此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大平垫的外形除了常见的圆形,也可能通过定制模具冲压出方形、六边形等特殊形状,但无论外形如何变化,“铁板冲压” 的制造方式与 “平面 + 中孔” 的核心结构始终保持一致。
在功能作用上,大平垫虽结构简单,却能解决机械紧固中的多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分散载荷,保护被连接件表面—— 当螺栓或螺钉拧紧时,其头部会对被连接件表面产生集中压力,若被连接件材质较软(如铝制品、塑料件、木材),极易出现局部凹陷或表面损伤。大平垫通过自身的平整平面增大了紧固件头部与被连接件的接触面积,将集中压力分散到更大的区域,有效降低单位面积压力,避免被连接件表面因压力过大而变形或损坏。其次是填补表面缝隙,增强紧固稳定性—— 部分被连接件表面可能存在微小的不平整或缝隙,直接紧固时易导致紧固件受力不均,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松动。大平垫的平整结构能填补这些微小缝隙,使紧固件头部与被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受力更均匀,减少因表面不平整引发的紧固隐患。此外,大平垫还能辅助定位,防止紧固件偏移—— 在安装过程中,中间的孔能对紧固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螺栓或螺钉在拧紧时发生倾斜,确保紧固方向正确,进一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从应用场景来看,大平垫凭借 “铁板材质、基础功能、高性价比” 的特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涵盖工业制造、日常用品、建筑安装等多个领域。在工业机械领域,如机床设备的机架连接、电机底座固定等场景,大平垫被用于分散螺栓对金属机架或底座的压力,避免金属表面因长期受力集中出现疲劳损伤;在汽车制造领域,车身底盘的部分非关键连接部位(如防护板固定)会使用大平垫,保护底盘金属板材表面,同时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在日常用品与家电领域,如家具组装(桌椅腿与面板的连接)、洗衣机底座固定等,大平垫能防止螺钉拧紧时压伤木材、塑料等较软材质的表面,同时避免长期使用中因震动导致的松动;在建筑安装领域,如钢结构支架的辅助连接、管道固定支架的组装,大平垫可配合螺栓分散载荷,确保支架与墙体或地面的连接更稳固,减少结构变形风险。
要让大平垫充分发挥作用,正确的选型与安装同样重要。在选型时,需重点关注三个核心参数:一是尺寸匹配性—— 大平垫的内径需与配合的紧固件杆径一致(如 M8 螺栓对应内径约 8.5mm 的大平垫),外径需根据被连接件的尺寸与载荷需求选择(载荷越大,通常需选择外径更大的大平垫以增强载荷分散效果),厚度则需结合连接间隙与强度要求确定,过薄可能导